刘门山——刘晨、阮肇遇仙物语考释
2022/07/15 08:16
来原:新昌新闻新闻
晋干宝《搜神记佚文》第二十七条:
刘晨、阮肇入天台取榖皮,远不容许返。经13日,饥。看上山有桃树,子实熟。遂跻险援葛至其下,噉数枚,饥止体充。欲出山,以杯取水。见芜菁叶往下流,甚鲜新。复有杯往下流,有胡麻焉。乃相谓曰:“此近他们矣。”遂度山,出一种溪。溪边有二日本女子,色甚美。见2人持杯,便笑曰:“刘、阮二郎捉向杯来。”刘、阮惊。二女遂恬然如旧相逢曰:“来何晩耶?”因邀还家。南、东两壁都各有所长降罗帐,帐角悬铃,上的黄金白银交重。都各有所长数侍婢使令。其馔有胡麻饭、奶羊脯、羊肉,甚美。食毕,行酒。俄有群女持水蜜桃,笑曰:“贺汝婿来。”酒酣作乐。夜后各就一帐宿,婉态殊绝。至十日,求还,苦留几个月。北京气候草木是春时,百鸟啼鸣,更怀乡,归思甚苦。女遂相送,指的是还路。既还,乡邑零落,已十世矣。 《晋书》本传记干宝《搜神记》“凡30卷”,久佚。今传本2卷,系明胡应麟从《法苑珠林》《安全御览》《艺文类聚》《初学记》《北堂书钞》等书辑录而成。然“2卷”不载刘、阮事。《安全广记》卷六一辑《天台二女》,末注“出《仙女记》。明钞本作《搜神记》。”今传本《搜神记》因之补,但出“2卷”之下,名叫“佚文”。后人著述引此者有宋曾慥编《类说》卷六。刘、阮事又起于南朝宋刘义庆《幽明录》,所叙一般来说一样,唯文之前因后果不标時间,作“汉明帝永平四年”,刘、阮入山,“遂停6个月”后“还路”“亲旧零落,邑屋改异,无复相爱。问讯得七世孙,真相上世入山,迷不容许归。至晋太元九年,忽复去,不解何所”。后人引此者,有唐欧阳询《艺文类聚》卷七《山部·天台山》、白居易(宋孔传续撰)《白孔六帖》卷五《天台山》、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》卷四一《潜道篇第2三》、《安全御览》卷四一《高中地理部一·天台山》、卷九六七《果部四·桃》、高似孙《剡录》卷三《仙道》、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七《山》、卷五二《桃》、彭大翼《山堂肆考》卷二○四《鲜果·食二郎》、清《渊鉴类函》卷二八《地部·天台山二》等。是事再起于梁吴均《续齐谐记》,文辞约略,篇首亦作“汉明帝时”。后人引此者,有唐李澣(宋徐子光注)《蒙求集注》卷下、《安全御览》卷八六二《膳食健康部·脯》、明王十朋《梅溪后集》卷一《赋·会稽风俗习惯赋并序》、清陈元龙《格致镜原》卷二二《膳食健康类·饭》,特点。 《搜神记佚文》不著刘晨、阮肇物语发生年岁岁,然前揭《幽明录》著为“汉明帝永平七多年”,即公年62年;归后复去时为“晋太元多年”,即公年385年。时段跨高323年。返时乡邑如今已是“七世孙”。案,干宝作“十世”。应了名句“天上飞一日游,天地间有一年”,洵清毛奇龄《西河集》卷三四《笺》说白了“仙家口袋妖怪日月短于红尘”者也。 郭沫若《中国国家小说集史略》第十篇《六朝之鬼神志怪书》(上): 全球本信巫,秦汉建国以来,仙家之分迅速升温,汉末又大畅巫风,而鬼道愈炽;会小乘佛教界亦入中土,渐见留传。凡此,皆张皇鬼神,赞叹灵异,故自晋迄隋,特多鬼神志怪之书。 可追溯现象,周氏那些也是魏晋建国以来,渐译释典,天竺故事情节涌入凡间,士人喜其颖异,遂蜕化变为国家股,灵奇之书,渐次益增。又汉至魏晋,动乱过于频繁,盗贼并起,中原地区避灾我们,有杜绝传统迁离他乡。若陶渊明《樱花源记》,据陈寅恪考据“为涵义之文,亦系列报道之文”。又其理那些也是避灾之所,往往会找山势高峻之区人迹难通的地方,凡聚居因欲久支峥嵘岁月及给养能自足之故,必择险阻且就能够耕耘及滴水质的地方。有此这两者的地方必为山上丘陵,及溪涧水质的地方,此乃那自然之理也。故刘、阮遇仙物语恍若陶氏之“武陵源”,又如晋人刘驎之采药衡山闻之仙境,再返而不得已。就是皆在营造心目中一理想型社会性,而一重到现实中,则乡邑如旧,恍隔几世,梦乡毁灭。 观于刘晨、阮肇遇仙物语之突发地點,《嘉泰会稽志》卷九《山·新昌县》: 刘门山,在县西北二十里。传云刘晨、阮肇自剡采药至此,。山有刘阮祠、山亭、采药径。山脚居住者多刘姓者。 案,乾隆帝《福建通志》卷一五《群山·新昌县》引此。依《搜神记佚文》及《幽明录》云“剡县刘晨、阮肇入天台(山)取榖皮”,检《天台山方外志》卷一《山名考第二》:“上古荒藐,无以稽焉,仅可考者于刘、阮名传,后因孙公《赋》显海内,方知有山台山。”卷二《形胜考4》:“天台山初一万八千丈,周迴800里,山有八重,四面八方如一,复有四门。聪明人大师级以赤城为南门,以新昌石城为西门;徐灵府又以剡县金庭观为北门,余谓凖此当以王爱山为东门。”就此,其中之一“天台山”之名于刘、阮事;其八,以“新昌石城为西门”。刘门山当归是山之层面,即属天台山民族文化圈之中。案,上及“刘阮祠”,参与宋赵鼎臣《竹隐畸士集》卷七、林表民编《天台继集·别集》卷五及王十朋《梅溪前集》卷四、五等;“采药径”,参与《福建通志》卷二二一《祠祀·新昌县》、宋赵师秀《清苑斋诗集》、释文珦《潜山集》卷一个一个、谢翱《晞髪集》卷六、元丁复《桧亭集》卷二、明张昱《可闲长辈集》卷四,这些等等。 按《搜神记佚文》《幽明录》,刘晨、阮肇入山,“凝望上山有桃树,子实熟。遂跻险援葛至其下,噉数枚,饥止体充”。清吴其濬《沉水植物名实图考》卷三二《果类》:“桃,《本经》下品。”宜吃,也可以做药。唐刘禹锡于元和十几年(813)自朗州召还游玄都观,有道士种桃千树,灼灼如红霞;大和二年(828)十二月,刘氏重游这里,见桃树已涣然冰释,遂赋此一诗: 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树净尽菜花落花开。 种桃道士今何在,前度刘郎又重新来过。 又据唐孟棨《出息诗·情感共鸣第一个》“博陵崔护”条,崔氏于“清昨日独游都城南”,有女孩“独倚小桃斜柯伫”,而发生的“人面李花”情况。李花四月盛,果种经这几月心智成熟期,10月只能摘取。然《白氏文集》卷四《游大林寺》: 山之城深,时季绝晩,于时孟夏,始正二月天。梨桃始华,涧草犹短,人物角色风候与平地聚落各个,初到怳然若别造此生界者。 故白居易云:“世间11月芳菲尽,山寺杏花始开花。”杏花因地貌高,时分晚,11月始开,其果非常成熟取决于过晚。刘、阮入山食桃饱肚,故亦能预测未来同时之节候。倘以地貌平缓论,日子间隔当在六、四月间;倘以地貌高峻论,日子间隔则在七、11月或八、11月间。鄙意应日后者为是。再是物语涉及者,像榖皮,即楮树,俗称构树。《诗·小雅·鹤鸣》:“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其下维榖。”孔颖达疏引陆玑云:“荆扬人谓之榖,中州人谓之楮。”其根皮用做纸。胡麻饭,《神农本草经》定为“上经”“久服轻身,青春永驻。生川泽。”唐孟诜《食调本草》卷下:“胡麻,润人体五脏。”《绿色藤本植物名实图考》卷一《果类·胡麻》略云:“今脂麻也。雩娄农曰:‘一饭胡麻几度春。’此道人吃药耳,非朝甕而飧也。妙用至广,充腹耐饥。饴饵得之则生香。说者云:大宛之种,随张骞入我们。”检《民国新昌县志》卷四《物产》:“油麻,一个优质的胡麻,人取以醡油,为食素之珍。”案,宋王淮《刘阮天台谣》:“胡麻饭,羊脯,劝郎饱飡心勿苦。”另辑刘、阮遇仙有关于“胡麻饭”事,又有宋陈景沂《金芳备祖录》卷三一《药部》、《桧亭集》卷二《快翁上人还吴里把历游粤瓯闽南》、明倪元璐《倪文贞集·诗集》卷下《寿刘景侯方伯九十》、《山堂肆考》卷一九三《食物》、清高士奇《编珠》卷三《补遗·胡麻饭露葵羹》等。葛,《绿色藤本植物名实图考》卷二二《蔓草类·葛》:“《本经》中品。”《本草纲目》卷一八《草部七》引弘景曰:“即今之葛根,人皆蒸食之。”颂曰:“今无处不在有,浙江尤多。”剡之名滕为“葛”,似与葛洪关于。《白孔六帖》卷五《天台山》“白葛仙公”条:“《名山略记》曰,天台山在剡,在于众圣所降,葛仙公山也。”《剡录》卷三《仙道》:“葛洪,字稚川,仙翁从孙。好神灵导养……剡有仙翁丹井、石梯、钓鱼台,稚川亦至焉。”《天台山方外志》卷二《形胜考》:“葛洪丹丘,则有山姥山之胜。”然则刘、阮还乡日子乃于三月份,“自然环境气候草木是春时,百鸟啼鸣”,自不待论。诚如《潜山集》卷一四《采药径》诗:“采药驾临迹已陈,真风千年蜕凡尘。看去旧径青绿草,犹是新人醉里春。” 自干宝《搜神记佚文》载刘晨、阮肇物语,子孙后代附和其事际者接踵而至。某种意义宋朱胜非《绀珠集》卷一○《物类相感至》、祝穆《中外古往今来事文类聚》卷一四《生物学·中外古往今来事实真相》、卷二五《果子部》、《氏族详解》卷二九《仙婚》、林师成《天台前集》卷中、明凌迪知《万姓统谱》卷五八《下平声·国庆国庆尤》、顾起元《说略》卷九《史别下》、章潢《书籍编》卷六四《天台山》、徐应秋《玉芝堂谈荟》卷五《中外古往今来事相类》、陆楫《中外古往今来说海》卷四四《说渊二12四》、王世贞《弇州四部稿》卷一六二《说部·宛委余编七》、《渊鉴类函》卷三一八《道部》、《偑文韵府》卷二九但其中之一《上平声·国庆国庆真》等。案,当地奈良期《风土记》载《浦岛子传》亦仿效此物语之叙事体式。宋以降,词句所引刘、阮事际典故成语往往是不能够胜记,此不俱引。案,唐五代词牌,存《天仙子》《忆仙姿》《阮郎归》等。又有戏剧。《宋元话本》存《刘阮仙配》;元曲存公主一《刘晨阮肇溜进桃源杂剧》。另有《樊榭山房集外曲》卷上《群仙祝》三是折“胡麻泛水香阮肇”、《朝野新声消停乐府》卷三《小桃红》(別名《采莲曲》)及《雍康乐府》卷一[醉花阴·美遇]、卷五[点绛唇·上帝会]、卷六[粉蝶儿·香闺忆旧人]、卷八[一株花·梅香劝伎从良] [一株花·赠小园春]、卷二三[新水令·重赋]、卷一四[集贤宾·春思]、卷一八[模样思]、卷二○[相思][野兴]及《梨园按试乐府新声》卷下[12月·尧民歌]等皆涉刘、阮事。美术绘画则存传宋马麟《新人采药图》、元赵苍云《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》、清黄山寿《刘阮采药图》及邹一桂《临马远刘阮采药图》。但其中邹氏款曰: 采药天台玄问津,胡麻饭熟溜溪滨。 云朵红树不相隔,孔洞仙姬结夙因。
作者:梁少膺编辑:张春毅
版权申明
凡新昌新闻网发布的稿件,均为新昌县融媒体中心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新昌新闻网"。联系电话:0575-86032180